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电力知识

关于电网发展若干重要技术问题的思考

【简介】建设坚强的电网,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缓解环保及运输压力,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世界电网发展的历史经验,充分 ...

建设坚强的电网,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缓解环保及运输压力,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世界电网发展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和把握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高效和安全可靠的目标。
我国各区域电网全部采用直流相联的观点是与电网发展客观规律相违背的
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和用电均为交流,交流输电适用于不同距离和容量的电力输送,因此,采用交流输电技术形成同步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技术、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1)同步电网可以形成坚强的网架结构,电力的传输、交换十分灵活。向输电通道中间地区供电或汇集电力方便,对电源结构、负荷分布和电力流的变化适应性强。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负荷增长和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大,电网必须要有经济性和发展灵活性、适应性。全部采用直流输电对发展的适应性差、且将来还要建设大量电网实现二次再分配。
(2)当系统中出现扰动时,同步电网内所有机组、负荷共同响应扰动,具有受到扰动后维持系统同步运行的自然特点,从而减轻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同步电网规模越大,扰动带来的波动越小,承受能力越强。
(3)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南北季节差别明显,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电网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存在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调节、互为备用和调节余缺等联网效益。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交流强联系同步电网,解决大区间电力交换受限的瓶颈,可以充分获取上述联网效益。
(4)在一个地域广阔的大电力系统中,不同地域的重要受端系统可以有几个,这些受端系统之间已有或迟早会有较强的高一级电压的联络线,而且会随着系统的发展,日益加强各受端系统间的联系,逐渐把这些受端系统联系成为更大的受端系统。这些受端系统间的联络线路,将成为沟通各大受端系统所在区域的电力交通要道。这些强大交通要道的形成,使大电力系统的远方大电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这些强大的交通要道,可以交换由于各区域电力建设容量与负荷增长容量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完全对应,因电源短时多余而需向其他区输出或因电源短时不足而需由其他区域供给的电力。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也指出:"受端系统愈强,愈有能力接受外部远方大容量坑口电厂和大型水电基地送入的大量电力,也比较容易解决因电源建设和负荷发展的不定因素给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的困难。"因此,建设坚强的大同步受端电网,是接受大容量电力输入的客观需要。
我国各区域电网全部采用直流相联的观点是与电网发展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实际上,我国目前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中跨区同步电网,今后应根据我国国情,特别是西南水电和北方煤电采用特高压输电的需要,对同步电网的构建在发展中进行合理调整。华中电网水电比重大(约占40%),其东部四省能源匮乏;华北电网是纯火电系统(约占96%),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华东地区以火电为主(约占86%),严重缺能,电力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这三大电网地理位置相互毗邻,互补性强,采用特高压交流形成坚强灵活的同步电网,将为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获得错峰、水火互济、互为备用等联网效益,从而减少装机和弃水电量,降低电力成本,也有利于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北方煤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是我国未来主要的电力输出地区,远景北方煤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各有约1亿千瓦电力外送,接受这样大规模的电力,需要更大规模的受端电网。按照这一送、受电格局,初步分析同步电网的规模在5亿~7亿千瓦,以适应接受北方煤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大规模电力送入需要,也为未来进一步接受西藏水电、新疆火电和跨国输电创造必要条件。
以特高压交流形成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与东北、西北和南方三个电网采用直流方式实现互联,有利于提高互联电网的动态稳定性能,协调西北750千伏电网和1000千伏电网的连接,便于运行管理。按照此格局,全国形成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而不是形成一个大同步电网。
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能符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
从国外电网近年来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统计数据和机理看,无论大规模电网还是小规模电网,都可能发生大停电事故。电网崩溃往往是在电网安全充裕度下降的条件下,由发电、输电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电力知识
文章链接:http://www.zhtzdl.com/tech/tec-dianli/4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