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仪表知识

如何理解传感器的建模

【简介】1. 建模是什么■ 针对中的弹性敏感元件,研究其在被测量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包括位移、应变、应力或者振动特性;■建立包括传感器敏感单元几何结构参数、物理参数、边界条件在内的,传感器弹性敏感元件的位移、应变、应力或者 ...

1. 建模是什么

■ 针对中的弹性敏感元件,研究其在被测量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包括位移、应变、应力或者振动特性;

■建立包括传感器敏感单元几何结构参数、物理参数、边界条件在内的,传感器弹性敏感元件的位移、应变、应力或者振动特性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敏感结构的力学和数学模型;

如何理解传感器的建模 第1张

■不同于第二部分中的传感器特性(针对输入输出特性,相当于把传感器整体作为一个“黑匣子”,用来评估传感器总体性能。它不能告诉我们传感器敏感结构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以及边界条件如何影响传感器的性能,自然也不会提供从传感器敏感结构的细节方面来改善其性能的办法。

2. 建模的重要性

■定量研究传感器敏感机理的理论基础;在传感器原理分析、结构设计、样机研制中有重要作用

■能充分、准确地揭示出传感器的工作机理

■能有效地指导传感器,特别是敏感结构几何参数、边界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

■提高针对性,缩短样机研制过程和利于处理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耦合等

3. 建模的复杂性

■一方面,传感器是多学科的密集技术,涉及的知识内容遍及许多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各种敏感效应的传感器种类繁多,被测参数、测量范围千差万别,敏感元件结构复杂多样

■另一方面,传感器的研究工作本身还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用性。这要求传感器的建模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

4. 建模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由实际问题本质特征建立传感器物理模型。此阶段主要针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其特点是简洁、明确、反映了传感器的物理本质,模型中的每一项都具有鲜明的物理意义。

■第二个阶段:由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建立其数学模型。此阶段主要根据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进行。其特点是包含了传感器的几何结构参数、物理参数、边界条件及其他约束条件;物理特征含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第三个阶段:求解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对传感器整个建模工作至关重要,它既依赖于对传感器工作机理的理解,又依赖于已有的实际工作经验;数学模型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相关的技术基础和数学基础,它是保证模型准确、可靠的关键;数学模型的求解直接影响到整个建模工作的成效和应用价值。

■上述三个阶段在传感器的建模工作中缺一不可,应紧紧围绕着实际传感器的工作机理进行。

如何理解传感器的建模 第2张第一个阶段:传感器物理模型

如何理解传感器的建模 第3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仪表知识
文章链接:http://www.zhtzdl.com/tech/tec-yibiao/99324.html